聽説過“鳥塘”嗎?
一汪水塘,幾棵樹樁,樹樁的枯樹洞裏提前放上鳥兒愛吃的麪包蟲。離水塘10米遠左右搭建一間長條形的棚屋,屋內十幾把椅子一字排開,愛好攝影的觀鳥者,在屋內就可拍攝水塘裏鳥兒覓食嬉戲的情景。在雲南盈江縣太平鎮雪梨村石梯村民小組,當地人管這叫“鳥塘”。
滿眼皆綠,萬鳥翔集,車子一進石梯,耳畔便響起陣陣鳥鳴。
觀鳥,在石梯已成為致富的代名詞。近年來,盈江縣充分發揮石梯的生態優勢,用活鳥資源、做實“觀”文章,全村農民人均收入從2014年的不足2000元,躍升至2019年的10152元。
鳥兒成了致富的寶貝
觀鳥者在鳥塘拍鳥,一個機位60元,一份盒飯20元,住宿一晚100元,再加上搬運器材等勞務費,經營者收入可觀。
2015年,石梯村民蔡伍還是建檔立卡貧困户,一家五口收入全靠種植10畝香茅草,人均年收入不足1000元。變化發生在2015年11月蔡伍與人在村子旁合建了兩個鳥塘後,第二年年底他就順利脱貧。
“和一般遊客不同,觀鳥者往往一待好幾天,長的甚至一兩個月,直到拍到想拍的鳥兒為止。”蔡伍説。2017年,掙到錢的蔡伍買車當了“鳥導”,載着觀鳥者在山裏各個鳥塘轉場,收入又增多了。“經營鳥塘的分成和開車當‘鳥導’的收入加一起,一年賺了6萬多元。真想不到,這到處可見的小鳥,居然成了我們致富的寶貝!”蔡伍直感嘆。
盈江縣觀鳥協會會長班鼎盈告訴記者,石梯緊鄰銅壁關省級自然保護區洪崩河片區,熱帶雨林生態系統保存完整,鳥類資源非常豐富。目前已發現鳥類350餘種,佔全國已發現鳥類的24.7%,不少還是世界獨有。豐富的鳥類資源吸引拍鳥者紛至沓來,2019年,石梯接待了觀鳥者2萬多人次。
貴州畢節赫章縣的海雀村,曾經因為毀林開荒造成嚴重的水土流失,村民的日子越砍越窮。近年來,藉助國家的多項扶貧政策,村裏堅持造林護林,改善生態,走上了產業興、百姓富、生態美的發展之路。
“人、產、城”如何統籌佈局、良性互動,是推進新型城鎮化的重要課題。近些年,福建泉州晉江市在發展壯大實體經濟的同時,着力推進產城融合、城鄉一體,積極探索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之路